嗨,宝宝们好呀,开始之前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打完肉毒毒素上睑下垂了,你会乖乖等还是想办法处理呢?
关于肉毒毒素的并发症我们也分享不少了,其中也有与之对应的处理方式,但说实话,在日常生活中,需不需要“处理”,还真不是个单一答案的问题。
比如经典的上睑下垂,虽然有理论上的处理方式,但有的人出现了,都乖乖等个1个多月,等自己恢复。要不说预防大于治疗呢?由于症状不同,治疗情况自然随之复杂,所以还真不是照搬参考答案能解决的,还得根据大家自己的情况来。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比较罕见的肉毒毒素并发症,其实说是罕见,但日常中或多或少有人遇到过,其中介绍了患者在2次注射完肉毒毒素后,都出现了持续1个月左右的右侧单侧双眼皮现象,我们来看看其中有哪些值得参考借鉴的经验。
本次病例分享来自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患者是一名 38 岁男性,他为了处理中度额纹和眉间纹,接受了肉毒毒素A注射治疗。患者提供了参与研究的书面知情同意书,该病人为双侧单眼皮,术前检查显示中度额纹和眉间纹。提上睑肌的活动性为5 mm。
医生用2.0mL生理盐水复溶冻干肉毒毒素A(100单位小瓶)。注射技术如下:
额纹注射在眉毛上方1.8厘米处进行,于6个不同点皮下注射,每个点2个单位。
眉间纹注射剂量如下:每侧3个不同点,注射剂量为2单位,2单位和1单位(图1)。
我们都知道,在上脸注射肉毒毒素的并发症包括眼睑下垂、眉毛不对称、眉毛下垂、复视、干眼和眼睑水肿,分别是由于剂量过大、扩散或操作不当,影响了与之相对应的解剖组织。
但在本次案例中,作者称其为“一种罕见而有趣的现象”,因为患者没有不良并发症和不适,这种现象被认为与患者的生理结构有关。
肌肉动态:第一个因素是动态决定,观察发现,患者在注射前睁开眼睛时有眉毛上扬的习惯,这会导致前额皱纹增多。当注射放松额肌时,上睑提肌的肌力也相应增加。
解剖机制:第二个因素则是解剖学,作者观察到右上眼睑的软组织比左上眼睑的薄。因此,更可能存在连接上睑提肌腱膜和上眼睑眼轮匝肌皮肤的纤维结构。注射前,由于额肌的强大力量,当眼睛睁开时,它会收缩并抬高眉毛和上眼睑的皮肤眼轮匝肌。此外,上睑提肌的功能相对较弱,当睁开眼睛时,它不能形成上眼睑的褶皱,注射后,上眼睑皮肤和眼轮匝肌不再抬起,提上睑肌的力量增强。与提上睑肌腱膜相连的眼轮匝肌皮肤被牵拉,从而形成双眼皮。
从作者分析来看,患者情况与他的肌肉动态和解剖特征存在关联,不过两次单侧双眼皮症状在出现1个月后都自行消退了,并没有进行额外的措施来调整。
这里也再简单和大家聊一下上睑下垂的情况,来看看它的相关形成原因,一并做个了解参考。
虽然关于“上睑下垂”没有十分准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眼睑位于角膜缘(角膜和巩膜交界处)下方1.5–2.0 mm被视为上睑下垂。它也被定义为低于2mm的上边缘反射距离(MRD)或两眼之间大于2mm的不对称。
简单来说就是上眼睑过低,或两侧存在一定不对称性。
上睑下垂通常归因于肉毒毒素通过眶隔筋膜扩散到上睑提肌,通常是由于在安全区外的应用或过度操纵该区域导致肉毒毒素明显分散。不过在解剖学检查中,发现这种扩散机制并不止一种。
首先是由没有经验的从业者注射,更容易发生上睑下垂,如注射点失误、给药量过大等。
其次,解剖变异是另一个可能原因,和今天分享的案例有相似之处,比如眶上神经血管蒂出口点的变化。部分患者椎弓根在眶上骨外表面上离开眶上孔,这使得眶上神经在浅表更为暴露,可能更容易发生上睑下垂。
测量边缘反射距离 1(红色)、边缘反射距离 2(蓝色)和睑裂(绿色)
解剖说明图:(A,B)眶周上部区域的解剖解剖。眶上嵴上方眉毛的解剖位置(A)。骨膜上层皮肤隆起(B),前额瓣向下拉动,显示了眉间上的皱眉肌头部骨的插入,正好位于额骨的眉骨隆起下方。该骨隆起总是可触及的,也是在眶上内侧角和额隆起之间的适当位置注射BoNT‐A的重要标志。
在皱眉肌插入的外侧,可见两个神经血管蒂:滑车上内侧和眶上外侧。在这种情况下,眶上神经血管蒂穿过额骨孔。如图所示,在眉毛中部附近注射BoNT‐A可能会使肉毒毒素直接通过眶上孔进入眶内骨顶
虽然眼睑下垂影响约2.5%接受BoNT-A治疗的患者,但文献中很少有病例报告。症状一般发作于注射后约3-14天,可能是单侧或双侧,通常在3-4周内消退。
在金等人的四项建议中,主要围绕注射技术提出了一些降低风险的措施:
治疗眉间时,在眉毛上方1cm以上注射,这一点在很多技术中都有提及,如今天分享的案例中,医生在眉毛上方1.8cm进行注射,这个范围并非固定,但要尽可能远离眉毛危险区进行注射。
注射皱眉肌时,用非惯用手在眶上边缘按压。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尽量降低肉毒毒素的扩散。
在眉间复合体周围注射时,将针头指向眼眶的上方。这一点则是控制注射深度,来减小扩散和影响的范围。
在治疗鱼尾纹时,于眼睛下方注射时,不要向瞳孔中线内侧注射,并与眼眶边缘保持至少1 cm的距离。
结合今天分享的案例来看,作者提到“单侧双眼皮”罕见现象,表明额肌和提上睑肌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但是否可以与肉毒毒素A联合使用,来巩固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为全球美学共识小组的建议表明,趋势方向正朝向精准调控,包括降低上面部剂量,以及限制作用深度和程度的皮内注射等。
又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你上睑下垂了,会选择等待呢?还是治疗恢复呢?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问题没法“一刀切”,影响视力、生活当然越早恢复越好,但过多干预,有时又可能起到反作用。每到这时,我就又会无限崇拜整形医生们的智慧与技术,靠谱的他们总会从患者角度,给出最优方案,实在是超级暖心了。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分享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记得点“在看”哦~
1.Unilateral Double Eyelid Formation after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A Case Report
Jiang, Liya MD; Liu, Yue MD; Wang, Lianzhao MD; Hu, Jintian MD
Author Information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 Global Open 10(2):p e3972, February 2022. |
DOI: 10.1097/GOX.0000000000003972
2.Botulinum toxin–induced blepharoptosis: Anatomy, etiology, prevention,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Mark S. Nestor, MD, PhD,corresponding author ,Haowei Han, DO, Anita Gade, DO,Daniel Fischer, DO, MA, Yves Saban, MD, PhM, and Roberto Polselli, MD
J Cosmet Dermatol. 2021 Oct; 20(10): 3133–3146. Published online 2021 Aug 11.
PMID: 34378298
doi: 10.1111/jocd.1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