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毒素注射只有3种注射针法
垂直进针
针头垂直于皮肤进针,初学者左手可稍扶持,使手保持稳定(图4.1)。这种注射方法最为常用、简单,穿刺距离小,患者疼痛轻,使用得最多。
图4.1以左手支撑右手获得更稳定的注射平面
使用“傻瓜”针头(即30G4mm的小针头)可防止注射过深,更为便利(图4.2)。
图4.2 4mm“傻瓜”针头,注射肉毒毒素非常安全
缺点:额部等组织较薄部位注射时易直接扎到骨面使针尖变钝,增加患者的疼痛,不利于多点注射。
多数情况下针头以30°~60°之间的角度斜刺皮肤进针(图4.3)。
图4.3 斜角进针
斜角进针较适合注射于较浅层的肌肉或防止扎到骨面(额纹注射)上磨损针尖,或使针尖转向更安全(鱼尾纹注射)的方向。
缺点:由于进针路径长于垂直进针,速度也稍慢,患者疼痛度略高。
斜角进针约2mm后,上挑针尖,少量推药,见皮肤出现一个白色小皮丘即可(图4.4)。适用于真皮注射以及微量表浅注射。
图4.4上挑的微量注射法(使用4mm长的“傻瓜”针头)
注射量与注射浓度的总结
肉毒毒素注射量以单位U来统计。
大多情况下,每一小点注射2U,可视为标准注射量。
100U肉毒毒素使用2.5mL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40U/mL,每一小格0.1mL为4U,此可视为标准浓度。
结合标准注射量,以每注射点2U注射量来计算,0.1mL正好注射2个点,1mL可注射20个点,刻度数乘以40即为注射单位数,最方便统计注射量(图4.8)。
此种配方可用于绝大多数的注射。
图4.8 最常用的标准配制方法和1mL注射器上的相应单位读数
浓度越高,单位注射量弥散性越小,定点更加精确;浓度越低,单位注射量弥散性越大,分布更加均匀。两者各有所长,并无绝对好坏。
用1mL生理盐水配制100U的肉毒毒素,即为2.5倍的高浓度配方,适合精确定点注射,常见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用于眼周、口周等区域的注射,其优点是定位精准,弥散性小,不易弥散至周围其他肌肉,以避免引起面部表情不自然,但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定点准确,单位注射量及注射深度要极其精准。为方便计算,常使用30U的胰岛素注射器来操作(图4.9)。
图4.9 30U的胰岛素注射器,常用于高浓度、高精度的注射
肉毒素和盐水配比比列换算
根据不同的部位,100单位肉毒素和盐水配比都不一样,具体换算如下:
1. 1ml是高浓度的配制 每0.1ml含肉毒素是10U
2. 2.5ml是标准浓度配制 每0.1ml含4U
3. 5ml是低浓度配制 每0.1ml含2U
4. 10ml是微量表浅浓度每1ml含1U
肉毒素面部部位点量
眉间纹
眉间纹5点注射技术。
眉毛提升
注射点:每侧3点,均位于轮匝肌上外侧,至眶骨边缘1cm左右。本方向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安全起见,一般初次使用保守剂量,2周后根据情况增加剂量。
眼周皱纹,鱼尾纹
每侧5点注射治疗眼周皱纹。
注射点:位于骨性眶缘外侧1cm,2点位于外眦外侧,3点呈弧形位于眶缘下方,内侧不超过瞳孔中线。
注射时针头向上(浅层),注射于真皮深层平面,形成风团即可,剂量12U。
抬头纹
荐6-8点注射法治疗额部水平皱纹。
颈纹
最常见的是使用5~10mL生理盐水配制100U的肉毒毒素,浓度为标准浓度的1/4~1/2,要注射相同剂量的肉毒毒素,需要更多的盐水载体,因此弥散性较大,适合分布面积较大的肌肉注射,美容用途最常用于腓肠肌的注射以及下颌缘的提升注射(图4.10、图4.11)。
图4.10相对于面部肌肉,排肠肌的体积可谓相当巨大
图4.11 低浓度注射可提高弥散度,使药物渗透范围更大,请注意图中使用的是5mL 注射器
单点注射治疗痤疮时,还可配制成更低的1/10-1/5浓度,仅对皮脂腺起到抑制作用,切勿使用更高浓度
还可通过水光针表浅注射起到紧致皮肤、延缓衰老的作用(图4.12)。
图4.12 将20~30U的肉毒毒素溶解在2-3mL的水光注射溶液中,全面部微量轻浅注射,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动态定位与多点位多平面注射法
精确定位是减少用量的第一步,首先要学会动态定位法。
肌肉分布人人都相同,所差别的只是松弛不同、皱纹深浅范围不同,但方向基本类似,因此注射起来按图谱操作,几乎没变化。如鱼尾纹的注射(图4.15)。
图4.15 鱼尾纹的变化相对较少
有些肌肉的分布变化较少,如额纹,仅有单瓣、双瓣之分,稍加区别即可(图4.16、图4.17)。
图4.16单瓣额肌的注射法
图4.17双瓣额肌的注射法
还有些肌肉则变化无常,如眉间纹,初步统计有5种经典类型,但在临床中要找到与之相像的类型却似不易,经常凭空冒出第6种、第7种类型,若真要细分,恐怕50种都无法归纳完全(图4.18)。有3点法、5点法、7点法,实际应用中,难道就不能有4点法、6点法了吗?
因此在熟练后务必要找寻其中的规律。
图4.18某国际大会上专家提出的眉间纹的5种分型,难道就没有第6种、第7种了吗
两个规律
(1)动态皱纹都是由于肌肉收缩引起的皮肤褶皱,皱纹的方向与肌肉收缩方向垂直(图4.19);
图4.19 肌肉收缩方向与皱纹走向永远垂直,即皱纹是由肌肉收缩挤压而形成的折叠
(2)皱纹越深,证明肌肉收缩力量越强,位移越大,即动态表情肌肉隆起最大的地方为肌肉收缩力量最强之处,越往两边收缩力量越弱(图4.20)。
图4.20 肌肉隆起程度与收缩力的关系
扎到皱纹中,还得靠弥散才可作用至相应的肌肉,离精准注射相差甚远。
标记方法
(1)寻找收缩最明显的一条皱纹(图4.21)。
图4.21寻找收缩最明显的皱纹
(2)在皱纹两侧寻找肌肉隆起变化最明显的点位,并标记(图4.22)。
图4.22 寻找肌肉隆起变化最明显的点位
(3)沿着肌肉纤维方向,在收缩最严重处标记若干辅助点位,相距约为1cm(图4.23)。
图4.23 标记辅助点位
(1)在隆起最明显处的点位注射入肌肉层(图4.24)。
图4.24肌力强处注射深
(2)其他点位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减少深度(图4.25)。
图4.25 肌力弱处注射浅
(3)周围有其他肌肉,并易对重要表情产生影响或出现不良副作用的部位,尽量注射浅层,利用缓释来避免出现不良副作用(图4.26)。
图4.26 皱眉肌外侧,注射应表浅,过深药物易从骨膜上疏松间隙渗透影响提上睑肌功能
(4)单点注射量一般为2U,若肌力极强或男性患者,最强处可使用4U(图4.27)。另一种更好的方法是将4U的量分为两个点,分布于该点两侧,相距约5mm(图4.28),其他点位酌情减少用量及注射深度,可更加均匀地分配药物,可使药物利用率增加
图4.27 单点4U
图4.28 将4U分散至两点效果更佳
的注射效果。
(二)治疗方法
1.药物配备
100U肉毒毒素+5mL生理盐水,浓度20/0.1mL或100U肉毒毒素+10mL生理盐水,浓度1U/0.1mL。
2.注射点定位
全面部细纹明显处、下颌骨缘、眉部提升点、鼻唇沟提升点、颈部等,按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而灵活定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1.0-2.5cm不等,按注射部位的不同需求而均匀分配注射总量(图4.30、图4.31)。
图4.30下颌缘多排表浅微量注射减少颈阔肌向下的拉力,以达到中面部提升的效果
图4.31上面部的微量注射能减少皮肤受到的拉力,使皮肤得到相对的休息,
能有效预防皱纹,并恢复皮肤的弹性
3.注射剂量
每点0.5~1.0U,注射总量为20~30U(特殊情况下可酌情增加到50U,也曾见有韩国医生使用100U注射全脸,实际上已是深浅交叉的注射用以全面部除皱,而并非单纯的微量表浅注射法了)。
4.注射层次
真皮深层或皮下。
5.注射手法
接近水平进针,表浅注射,打出均匀分布的一个个小皮丘。
6.注意事项
(1)年龄较大,皮肤弹性较差且明显松弛者不适宜此项治疗。
(2)30-35岁,面部逐渐开始老化,出现较多的细纹,皮肤仍保持着较好弹性的女性最适合此项治疗,注射后的变化是相当微妙的,往往患者不自觉,用普通相机也很难捕捉到其中的动态变化,但周围人尤其是数日不见的熟人,可明显感觉到患者面相的年轻化。
(3)油性皮肤能有明显的改善,较严重的干性皮肤的患者应慎重行此项治疗。
(4)注意左右面部的均匀注射。
7.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面部干燥,为肉毒毒素阻滞了皮脂腺引起,可适当使用油脂类护肤品对皮肤进行养护。
(2)皮肤下垂,患者年龄较大、皮肤弹性较差而引起,要严格把握适应人群。
肉毒素注射相关注意事项
1、注射后6小时内,注射部位不要碰水,24小时候以后可以化妆,一周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2、1周内禁食辛辣、海鲜及硬壳类食物,忌烟酒;
3、1个月内禁止作脸部按摩、热敷、揉搓;
4、注射肉毒素后一个月内不要服用阿斯匹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因为它们会加强A型肉毒毒素的作用;
肉毒素禁忌人群
1、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先天性上睑下垂等神经肌肉病变者。
2、对肉毒素制品中任何成分或人血白蛋白过敏者。
3、注射2周前禁用与肉毒素相互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青霉胺、奎宁、环孢素、吗啡、钙离子传导阻滞剂等,因为这些药物可增加A型肉毒素的毒性。
4、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妊娠妇女和儿童应慎用。
肉毒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面部除皱如:鱼尾纹,抬头纹,川字纹。以及下颌缘提升,瘦脸,瘦肩,瘦小腿,露龈笑、还可以治疗腋臭,以及眼肌痉挛。
肉毒素注射后多久起效?
肉毒杆菌注射后多久起作用主要与注射部位有关,一般注射3天至2周后就能看到效果。面部除皱一般3-5天就起效了,瘦脸,瘦肩这些大部位需要2-4周开始慢慢显效,一般可以维持3-6个月,有些部位可以维持6-9个月,甚至更久,建议半年左右可以再次注射。
声明:本公众号为科普平台,只负责产品资料的搜集科普。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品牌方,解释权归品牌方所有。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