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

解剖层次VS肉毒素——表情再平衡背后的秘密

从谈“毒”色变到广为人知,肉毒素经历了从化学到医学,再到医美的应用演变。其性质稳定,易于生产、提纯、精炼,在业内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

肉毒素的注射原理是什么?在实际操作中,注射点位如何选择?基础治疗之外,又如何进行联合运用?2021年美沃斯大会(广州),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美容中心的郭宗科教授,为我们进行了现场分享。

原理
表与里,动与静
肉毒素,在消费端又被称为“瘦脸针”、“除皱针”,其作用功效光从名字来看便可略知一二,但要完全了解其原理,需要从解剖学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简单来讲,肉毒素是一种具有强毒性的天然蛋白,通过其神经麻痹功能,阻断皮肤神经和皮肤肌肉之间的传导作用,促使肌肉放松,从而达到年轻化和轮廓塑型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想要自然美、真实美,就必须达成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尤其是肌肉肌群的协同问题。因此,谈及肉毒素注射,就绕不开面部表情肌这一话题。
郭宗科教授谈到,肉毒素效果自然,有赖于精准的注射技术和可控的作用范围,但掌握面部表情肌的概念、结构、起止点、运动规律,是使用肉毒素的基础。
面部表情肌为扁薄的皮肌,一般起自骨或筋膜,止于或附加于皮肤。其由浅至深,可分为4个层次:
第1层:眼轮匝肌、颧小肌、降口角肌
第2层:颧大肌、提上唇鼻翼肌、笑肌、降下唇肌、颈阔肌
第3层:提上唇肌、口轮匝肌
第4层:颊肌、提口角肌、颏肌
在面部表情肌中,所有肌肉均向起点方向牵拉,而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精准、定量注射,实现面部表情张力的再平衡。
选择
上与下,点与位
那么,面部注射区域和点位具体应该如何选择?
郭教授讲到,在上半面部,眉和上眼睑部分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而在下颌缘,需重点关注颈阔肌和降口角肌。
上面部共有三个常用注射区域:
第一个是额肌,额肌是面上部唯一的能够起到提升作用的肌肉。在注射时,要多点少量,一般在6-10个注射点位上进行均匀注射,而在用量上,女性不超过10个单位,男性不超过12个单位。施术者应考虑与降眉间肌、皱眉肌和眼轮匝肌的相互作用,避免对于抬眉等表情的过度削弱。
第二个是鱼尾纹向外延伸区域,视延伸范围来决定注射范围和注射点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越靠外侧的剂量越要小(每点0.5-1单位),越要浅,可以注射到皮下甚至皮内。这里要考虑眼轮匝肌与降眉间肌、皱眉肌和额肌的协同作用。
第三个是鱼尾纹向内延伸及下眼睑纹区域,尤其是在眶内,注射一定要浅,其特点为越往内侧的剂量越小(每点0.5单位,内眦处1单位),注射越浅。要考虑与降眉间肌、皱眉肌和鼻肌,提上唇鼻翼肌的协同作用。
在面下区和颈部进行注射时,降口角肌和颈阔肌要同时注射,根据颈阔肌肌力和范围来调整注射点位,注射量为每点0.5-1单位,层次在皮下甚至皮内。
当然,针对不同求美者,注射也要进行区分。剂量、部位和层次要依据个人皱纹的深浅和多寡(肌肉的厚薄和张力)以及局部皮肤肤质的特点予以调整。
联合
少与多,前与后
除面部祛皱、提升之外,肉毒素还具有肤质改善的效果。规律性、全面部地进行微量注射,会取得持久、良好的疗效。因此,肉毒素既可以作为基础方案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面部美容方法联合使用。
和填充剂联合,可以减少因肌肉活动对填充物的挤压,使填充物维持时间更长,有助于治疗静态纹或面部凹陷,填平面部沟壑;
和光电项目联合,可以改善肤质、细纹、皮肤表面差异色素沉着与红斑,通过立体加热深层组织,促进新胶原蛋白生长,抚平肌肤,对面部动态皱纹和静态皱纹进行综合除皱,促进胶原纤维再生和重新排列,改善皮肤弹性;
和美塑疗法联合,可以显著改善非动力性细纹,锁住水分,使面部更年轻化;和手术、线技术,则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实现整体面部重塑效果。

此外,在联合运用时,时间、次序需要格外注意,郭教授将其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同期注射。大多数情况下,面部肉毒素注射和非手术项目联合使用时,可以同时注射,关键是要注意次序,先非手术项目,后注射肉毒素。
分期注射。在结合面部年轻化手术,线技术面部提升术,面部脂肪填充以及面部轮廓雕塑手术时,应该分次进行,建议一般间隔2周到1月。
综上,对面部表情肌的深度认知,是肉毒素注射的基础,想要达到预期效果,精准与定量注射不可或缺。
从产品本身功效,到面部表情平衡,再到多方联合运用肉毒素正在以更加丰富的姿态,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内容来源于2021美沃斯大会(广州)嘉宾;

更多注射及抗衰相关内容,可下载“美沃斯”app搜索学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