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

《肉毒素注射——瘦小腿》(附视频讲解)

1

一、概述:

传统的吸脂术由于小腿组织较致密,脂肪抽吸术容易造成出血和局剖凹凸不平,且不能过量抽除脂肪,否则容易造成积液、积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004年,韩国Lee首次报道了对6例小腿肌性肥大者进行肉毒素治疗后的效果,治疗效果在术后1个月左右显现,最长可保持1年,并认为这是有效的瘦小腿和小腿塑形方法,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案例,证明了肉毒素注射瘦小腿是相当安全可靠且较为有效的一种小腿塑形方法。

肉毒素注射瘦小腿作用于腓肠肌。

腓肠肌为小腿三头肌的浅部,以足尖站立时,可在小腿后面看到其隆起的肌腹轮廓。有内、外两个起头: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侧胭面的上方;外侧头在胭肌腱及膝关节腓侧副韧带附着点上方起自股骨外侧踝。腓肠肌内侧头肌腹略大于外侧头,两头纤维在小腿中线腓骨头平面下20~30mm处靠近,向下则相互愈着,继而移行为肌腱,该肌腱再与比目鱼肌的肌腱愈着,构成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与面部的表情肌相比,腓肠肌显得格外粗大,因此注射的剂量也远远大于面部注射,注射腓肠肌的主要目的是让其内侧和(或)外侧的边缘线条显得更加柔和,而非要求在小腿的周径上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有资料表明,肉毒素注射后小腿最大周径平均只能减少1. 62cm, 小腿周径改善比例不大,但因小腿形态得到了较大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还是相当高的。

2

二、治疗方法:

1.药物配备 :

100U肉毒素+2. 5ml生理盐水,浓度4U/0. 1ml。

◎腓肠肌注射点

2.注射点定位:

嘱咐患者踮脚,标记腓肠肌肥大的范围,根据每位求美者小腿形态设计注射点,注射点按每个患者腓肠肌肥大情况不同而不同,但要注意注射重点应在内侧头内侧缘和外侧头外侧缘,通常各注射2排,靠近边缘区注射一排,在第一排内2. 0cm注射第二排,每排注射6~8点,点与点间距2cm, 两排之间的点位相互交错,注射点应尽量均匀分布,一般单侧设计点24~32个。

3. 注射剂量:

一般单侧腿注射剂量100U, 平均分配至每个点,每点注射剂量4~5U。

4.注射层次:肌肉深层。

◎腓肠肌注射操作

5.注射手法 :

患者俯卧平躺,嘱患者放松下肢,垂直进针达肌肉深部1~1. 5cm(12mm长32G注射头可直接全部扎入);由于注射点较多,应由内而外,由上而下注射,避免漏点。

6.注意事项:

(1)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皮下脂肪菲薄,腓肠肌肥大突出,边缘呈块状外形者为此类治疗最佳适应证。

(2)腿上脂肪过多、过于肥胖或高大、小腿承重较多,过多地要求腿围变细,以及运动员不宜行此项治疗。

(3)有些国内外学者认为,注射总量《400U是安全的,但近期有因瘦腿造成肉毒素中毒的媒体报道(详见总论), 笔者认为将总量控制在200U更为安全可靠,若效果不明显可在2周后再次补充100U, 不应过分追求疗效而扩大单次注射的用药量。

7.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行走无力或站立不稳:多为患者主观的心理感觉,而医学检查并无行走异常和障碍,与原来行走的肌萎缩而协同肌群代偿性适应有关,多数可在3周后自行缓解。

(2)由于注射一次的注射剂量较大,有少数患者在注射多次后可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时效果明显变差,可暂停1~2年后注射或更换其他型号的肉毒素。

◎术前与术后1个月对比(注意内侧缘的弧度变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