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

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越发成熟,肉毒素前景广阔!

医疗美容的发展

、、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改变外观或改善生理机能的所有医学治疗,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

与韩国、美国、日本相比,中国的医美行业发展较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19492008年,以公立医院首次设立整形外科为标志,国内医美产业开始萌芽。194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内首次设立整形外科,标志着中国医美行业的萌芽。此后,多家公立医院纷纷设立整形科,比如中国医科学院外科整形医院等。这段时期,医美的主要需求来自于伤后修复、矫正等被动整形。

2

20082014年为产业起步阶段,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发展态势良好,带动民营医疗机构涌现。这一阶段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多家相关公司上市或挂牌,如2008年华熙生物香港上市、2010年华韩整形成立等;第二是行业整合并购频繁,朗姿股份、苏宁环球、复星等均通过并购对医美行业展开布局;第三是中韩合作进一步加深,以朗姿、恒大为代表,不断引进韩国技术和医生并推广。

3

2014年至今,资本助力下产业繁荣发展,“互联网+”浪潮催生出互联网医美平台。在移动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互联网医美平台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医疗美容产业链的枢纽环节。2014年以来,新氧、更美、悦美网等互联网医美平台深受资本市场青睐,已获得多轮融资。

中国医美机构民营占主导,渗透率提升空间大: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起步虽然落后于日本及韩国,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市场规模未来有望远超日韩。目前,中国民营医美机构已成为医美市场的主导力量,占比超九成,但行业集中度较低。

当下国内医美市场规模领跑全球,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及非手术类,轻医美类增速高于手术类,未来轻医美仍将高速增长,注射类产品在轻医美市场处于主导地位,而肉毒素和玻尿酸注射为主要需求。据《新氧医美白皮书》报告,2019 年中国注射类产品疗程在轻医美市场中占比达 84.72%,其中玻尿酸项目在注射类医美项目中占比为 66.59%,肉毒素项目占比为 32.67%,玻尿酸与肉毒素目前几乎占据整个注射类市场。长期以来玻尿酸注射项目是占比最大的,但2021年注射类肉毒素项目规模的占比首次超过玻尿酸医美项目。根据新氧数据显示,中国肉毒素注射类市占率为52.9%,比玻尿酸高了9.9%。一方面是需求端,消费者的抗衰意识加强;另一方面是供给端,正规的肉毒素产品种类增加。

图表一:截止2021年中国医美注射类项目分布

中国肉毒素的发展历程及行业壁垒

肉毒素是一种由被称为肉毒杆菌的细菌所分泌的神经毒素,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的机制来阻断神经肌肉的传导,从而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使其不能收缩致使肌肉松弛,达到除皱瘦脸等功效。

01肉毒素行业的发展历程

肉毒素前期用于治疗面部痉挛和眼睑颤动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在消除皱纹有显著效果功能,肉毒素的应用逐渐往医美领域拓展,衍生出注射肉毒素的手术。现今肉毒素在医美的应用十分广泛,成为诸多求美者及整形美容医疗机构追捧的热潮。
1978年由A.B.Scot和EJ.Schantz合作研制开发应用在第一商业的肉毒素药物。1989年美国FDA正式批准A型肉毒素,用于治疗眼睑痉挛、面肌抽搐、斜视等眼科、神经科和耳鼻喉科肌肉痉挛疾病。这是美国FDA第一次批准用于注射微生物毒素的试剂。1997年肉毒素开始获得发展,美国正式批准“注射用A型肉毒素”投放市场。2002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肉毒素用作医学美容材料,主要是注射除皱,暂时性地改善中毒至重度的眉间皱纹,开启肉毒素美容治疗领域。2009年中国才批准肉毒素用于暂时改善年龄在65岁及65岁以下的成人皱眉肌或降眉间肌活动引起的中度或中度皱眉纹。2012年各类肉毒素产品才在83个国家批准应用,共22个适应证。
我国肉毒素市场尚处于发展相对早期阶段,截至2022年国内批准四个品牌肉毒素的上市,分别是美国艾尔建的保妥适、兰州生物的衡力、法国lpsen的吉适和韩国Hugel的乐提葆。从竞争格局来看,2019年,保妥适和衡力的销售额分别占据中国受监管肉毒素市场55.6%和44.4%的份额。其中进口品牌保妥适定位高端,国产品牌衡力定位中低端。整体上,国内肉毒素市场结构相对单一,品牌定位之间存在真空地带,为新进入者的市场拓展预留了空间。

02肉毒素行业的准入壁垒

肉毒素的研发不仅需要采购活性成分并提供恰当的生产设备及生产环境,同时还要面对较长的临床试验和较长且严苛的上市审批流程,整体申报时间需要6年左右。进入肉毒素产品的行业整体需要高昂的成本,准入壁垒高!

肉毒素受到严格监管,注册流程非常繁琐是因为肉毒素是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烈之一的毒素。1g肉毒素可致100万人死亡,其在研发生产上就面临较高的壁垒。例如在鉴定纯化毒素以及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过程(包括非临床和临床试验)较为困难、制造过程中需安装特殊建筑物和设备。另一方面,需要递交申请材料至省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注册司等机构后,申请进行至少3期的临床试验,然后通过申报和现场核查等步骤才能获得审批。2008年肉毒素被列入毒性药品,作为处方及麻药类药品,产品的流通和使用较为严格。从合规结果来看,2019年前仅有保妥适和衡力2款品牌经NMPA批准上市,而吉适、乐提葆于2020年才正式获批。

中国医美肉毒素产品市场潜力大

当前我国肉毒素类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9年中国肉毒素市场出货端销售额为36亿元,2016-2019年CAGR达34%。中国正规肉毒素市场规模提升主要有三个因素:供给层次逐渐丰富,推动渗透率的提升;正规产品对水货和假货产品的替代;正规机构对非正规机构的替代。

肉毒素牌照认证在中国审批严格且周期较长,研发成本高,同时还要面对较长临床试验和上市审批流程,目前国内仅有4款已上市的肉毒素产品,但有多款在研产品正在进行第III期临床试验了,截至2021年中国正审批多家肉毒素产品,主要有韩国、德国、美国的5个品牌。随着在研产品逐步获批上市和其他国家的品牌获批后,肉毒素市场供给层次将逐渐丰富,有望使肉毒素产品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进一步带动市场规模扩容,从而推动肉毒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当前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扩张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肉毒素项目的渗透率也随着市场教育和医美的普及不断提升。未来的3-5年,中国市场或将进入更多的韩国以及海外肉毒素品牌。届时,丰富的产品选择将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渗透率会快速提升,市场规模也将获得快速增长。

由于医美行业发展速度远超政策监管力度,且正规产品价格较贵,中国市场至今仍存在着大量水货和假货,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肉毒素产品70%由假货和水货构成,这部分占比消减了部分正规肉毒素的市场。水货大多来自于韩国的产品,以价格优势及海外市场推广成果为卖点,在国内非正规市场流通,水货市场中的粉毒、白毒、绿毒价格约为正品的25%-50%。随着医美行业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正规肉毒素产品将替代水货假货,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
图表二:中国水货市场肉毒素竞争格局
图表三:20142018年中国非法肉毒素结审案件数量

随着中国医美行业快速发展,医美机构数量迅速增加,但同时利益驱使违法违规医美机构进入市场,可概括为“三非”,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及非法的医美产品。2019年我国合法经营的医美服务机构网点约1.3万家,此外还有非法经营机构网点约8万家,合规机构数量仅占总数的14%。合法医美机构约13000家,合规医美机构约11050家,违法违规医美机构超过82000家,违规机构超过2000家。合规化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医美市场高度分散,地域性强,潜在整合空间大。

从结构来看,我国医美机构可分为公立医院整容科室、大型连锁医美集团、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三类,市占率分别为10%、10%、55%,民营机构贡献合规市场主要收入,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将近8000家民营机构贡献收入1193亿元,收入占比高达83.1%,增长迅速,超过公立机构10%左右。民营机构中多数是诊所和门诊类,根据我国《2020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中国民营整形外科医院及美容医院合计498家,占比约6%,诊所和门诊类占比分别是50%和44%。除开正规机构,此外还存在25%的市场份额由非正规机构占据。随着监管的完善,非正规机构将逐渐被驱逐出医美行业,其市场规模将逐渐由正规机构渠道取代,正规肉毒素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END

扫描上方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
投资有风险。本信息是对北京久阳润泉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久阳润泉”)的信息更新,并非广告、要约邀请,或投资建议。本信息所涵盖之内容仅供对投资风险具有充分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或高端个人投资者审阅。本信息所登载产品的历史业绩、投资标的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或暗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保证。本信息并非基金或信托计划募集说明书,投资者不应该依赖本报告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投资决策,不可作为投资依据。久阳润泉并不保证本信息的内容完整、准确和及时更新。久阳润泉不对使用本材料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涉及久阳润泉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