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

肌肉痉挛治疗新利器—我院康复医学科联合超声科成功实施A型肉毒素定位注射治疗技术

龙华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与超声科联合开展了

多例A型肉毒素定位注射治疗技术,

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

填补了我院肉毒素注射抗痉挛治疗技术的空白,

成功的降低了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

增加了关节活动度,

使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进行,

为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5岁的马先生,2年前突发脑出血,家属及时发现,并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虽保住了生命,但遗留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因患者及家属对于康复认知不足,并未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介入治疗。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异常姿势导致重建的肌肉力学的改变,致使一侧肌张力逐渐增高,上肢屈曲不能伸展,下肢伸直行走不稳,经口服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后,效果仍欠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患者多处辗转求医无果,后经朋友介绍来到我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经系统评估,在康复医学科槐雅萍主任及超声医学科石颖主任共同协作下,完成了“超声引导下痉挛肌肉毒素注射治疗”,成功降低了患侧肢体肌张力,为日常生活动作的重建及后期康复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很多家人们的问题就来了,

那么神奇的A型肉毒素,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别着急,一文带你全了解A型肉毒素的疗效↓↓↓

痉挛是什么?有什么临床表现?

痉挛是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

脊髓损伤、脑性瘫痪、

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

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活动困难,

关节僵硬,动作协调性不好,

平衡差,站立困难,

走路呈交叉剪刀样步态,

严重的甚至导致双腿紧紧夹闭等症,

造成患者明显的运动障碍及社会功能的丧失。

生活中常见的痉挛大致还包括:

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

书写痉挛、膀胱括约肌痉挛等。

什么样的痉挛需要治疗?

脑卒中后痉挛状态/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为4%-42%,为指导临床对痉挛状态/肌张力增高的治疗,多项指南明确了需要治疗的情况。如出现以下状况,则需要治疗:“疼痛、僵硬、紧张,影响护理,或妨碍主动功能。”

如果以上情况不治疗,患者的姿势异常会严重并容易导致肌肉短缩和挛缩。

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痉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药物、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

物理治疗、手术等。

但口服药物副作用大,效果不理想,

物理治疗起效缓慢,疗效不明显,

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多数患者不能接受。

康复科新型治疗技术

A型肉毒素是什么?

A型肉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性药物,

注入肌肉后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部分,

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

使肌纤维不能收缩从而使肌痉挛缓解。

注射后,患者局灶性肌张力会在1周左右逐渐降低,

持续时间一般为3-6个月,甚至更长。

不用担心它的毒副作用,

因为注入量非常小,是很安全的。

在此药效维持时间内,

联合个体化、持续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能有效达到长期功能恢复的目的,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在注射后3-6月内药效发挥的期间,

积极配合其他康复治疗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注射肉毒毒素是康复治疗的一部分,

它为患者的康复之路铺平了道路,

减少了康复训练时的阻力,

促进主动活动能力的恢复。

龙华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由神经康复、重症早期康复、骨科康复和颈肩腰痛疼痛康复四个亚专业和康复医学器械设备开发转化联合重点实验室组成。

门诊地点:6号楼3楼康复科门诊

联系电话:0755-28012861

预约方式:关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公众号——就诊服务——预约挂号——康复医学科门诊

专家介绍
槐雅萍

龙华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斯伯丁康复医院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脑卒中、颅脑损伤、脑肿瘤、脊髓炎和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所致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应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肉痉挛;应用无创性脑刺激技术治疗运动、言语、认知障碍;颈椎病、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等肩部疼痛、膝关节疼痛、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等腰部疼痛、骨质疏松症,各种运动创伤的康复治疗。工作以来发表SCI及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高等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材1部,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康复专著多部。主持省级及厅级项目多项;先后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6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

学术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重症专委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石 颖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省会城市三级甲等医院超声科工作17年,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对超声学科的自我见解。擅长腹部及小器官超声,肌肉骨骼系统超声,能够熟练掌握腹部、小器官及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技术,并熟悉超声造影技术。

曾后主持四项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参与三项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5篇,中华级文章2篇,国家级文章7篇;获科技奖3次,合著论著一本。受山西医科大学指派,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皇家北岸医院作访问学者一年,与外方人员积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参加皇家北岸医院的门诊的临床工作,拓展了学术视野并完成相关科研论文。

张琼方

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擅长应用针灸、神经阻滞、关节穿刺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等肌骨疼痛疾病;擅长应用肉毒素注射技术解决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面肌痉挛等临床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