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

肉毒素、胶原蛋白方兴未艾,医美上游加速资本化布局

写在前面:

日前,康哲药业宣布获得韩国企业BMI KOREA肉毒毒素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独家许可,康哲药业成为继华东医药、复星医药、四环医药等药企之后,又一家布局肉毒素的医药上市龙头。
从全球市场来看,肉毒毒素仍是案例数排名第一的注射类项目。在资本“浇灌”下,肉毒素这一医美上游细分赛道快速扩容。
除康哲药业之外,华东医药拿下Jetema旗下肉毒素产品独家代理权;复星医药则携手美国Revance打造创新“长效肉毒素”,四环医药代理的乐提葆已经获批;爱美客已收购HuonsBP25.4%的股权,并于今年5月拿下HuonsBP旗下肉毒素产品Hutox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昊海生科则投资了Eirion,布局“外用涂抹+经典注射”肉毒素产品线等。
除肉毒素外,医美上游另一条黄金赛道——胶原蛋白正迎来资本化的收获时刻,医美上游呈现加速资本化的迹象。
文章转自:上海证券报,新京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拿下为期十年的独家许可

根据最新公告,康哲药业附属公司皮肤医美业务公司——康哲美丽与韩国企业BMI就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100U冻干粉针剂(以下简称BMI肉毒毒素产品)订立许可、合作和经销协议。

基于许可协议,康哲药业通过康哲美丽获得BMI肉毒毒素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开发、注册、进口及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利。许可协议期间为生效日起至产品首次在中国大陆获得上市许可之日起满十年之日。不过,公告并未披露双方此次合作涉及的具体金额。
BMI肉毒毒素产品开发用于暂时性改善19岁至65岁成人因皱眉肌和/或降眉间肌活动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韩国Ⅲ期临床结果显示,其与保妥适具有相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产品已于2022年7月向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提交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BLA)以获得上市许可。

BMI肉毒毒素产品,来源康哲药业官网

在医美领域,康哲药业目前拥有玻尿酸、疤痕护理硅凝胶等多款产品。在康哲药业看来,此举符合公司向医美领域持续发展的战略。肉毒毒素产品是轻医美(非手术类医美)领域的主流及核心产品,BMI肉毒毒素产品的引进将填补集团肉毒毒素产品的空白,使公司医美领域产品矩阵更多元化。

肉毒素市场规模近40亿元,引发多方资本“抢食”

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中国大陆肉毒毒素产品市场规模达到约39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6.9%。预计中国大陆肉毒毒素产品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114亿元、296亿元,2025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1.1%。
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多家上市企业积极布局肉毒素产业。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资本“浇灌”下,肉毒素这一医美上游细分赛道快速扩容。由于进入壁垒较高,企业多以代理及投资方式切入。
除康哲药业之外,华东医药拿下Jetema旗下肉毒素产品独家代理权,复星医药则携手美国Revance打造创新“长效肉毒素”,四环医药代理的乐提葆已经获批。
医美公司方面,截至目前,爱美客已收购HuonsBP25.4%的股权,并于今年5月拿下HuonsBP旗下肉毒素产品Hutox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昊海生科则投资了Eirion,布局“外用涂抹+经典注射”肉毒素产品线等。

△HUTOX肉毒素产品,来源Unsplash

除上市公司外,诸多获得融资的创新企业也在该领域加速布局。今年3月,广州因明生物宣布,自主创新研发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素获得临床批准,即将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今年10月,刚完成A轮融资的君合盟生物表示,先导产品聚焦在重组A型肉毒素等领域。

肉毒素究竟是何物?又有何魅力?

一位医美从业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肉毒素被称作医美行业的‘万金油’,可与玻尿酸等诸多医美项目搭配使用,具有复购率高等特点。”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轻医美注射项目是当前医美发展主要方向,因效果明显、恢复期短、可及性强等特点,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肉毒毒素和玻尿酸为最受欢迎的项目,合计占据轻医美市场约3/4的份额。
由于肉毒素进入壁垒较高,我国企业多以代理及股权投资方式切入,如爱美客、昊海生科、华东医药以及复星医药等多家公司,通过与韩国、美国、德国的肉毒素厂商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布局。

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保妥适、衡力、吉适、乐提葆等产品获批上市,预计未来3至5年内还将有4款肉毒素产品上市,爱美客代理的Hutox有望于2024年上市,华东医药代理的Jetema旗下Toxin预计2025年前后上市,届时行业格局将面临洗牌。

胶原蛋白龙头实现IPO

除肉毒素外,医美上游另一条黄金赛道——胶原蛋白正迎来资本化的收获时刻。
10月9日,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成功实现上市。巨子生物是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龙头企业。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57亿元、11.9亿元、15.52亿元和7.23亿元,其中2020年、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为24.44%和30.41%;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75亿元、8.26亿元、8.28亿元和3.14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巨子生物超过了同行业上市公司。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巨子生物毛利率分别为83.3%、84.6%、87.2%和85%。贝泰妮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80.22%、76.25%、76.01%和76.3%;华熙生物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79.66%、81.41%、78.07%和77.43%。
较高的毛利率来自产业链主导权。在胶原蛋白领域,巨子生物覆盖了从原料端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因此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公司销售成本分别为1.60亿元、1.83亿元、1.98亿元和1.08亿元,包括原料采购、制造及物流等费用。

△巨子生物产品矩阵,来源巨子生物
近年来,在玻尿酸领域,已先后通过IPO诞生了“三巨头”: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而胶原蛋白赛道IPO风潮正在刮起。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2016年以来中国胶原蛋白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全球,2019 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 9.83 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 6.40%。而到 2027 年,中国胶原蛋白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5.76 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 6.96%。

医美上游加速资本化

锦波生物和创尔生物也在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锦波生物生产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创尔生物主攻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
锦波生物6月初递表北交所,日前收到了北交所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这是锦波生物第二次启动IPO,公司曾于2020年6月向科创板递交了申报材料,但随后主动撤回。
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产品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作为Ⅲ类医疗器械在2021年6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公司称,这也是国内唯一获批的可注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

△锦波生物胶原蛋白产品,来源锦波生物
2019年至2021年,锦波生物分别实现营收1.56亿元、1.61亿元与2.3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4.69%、80.01%与82.29%,净利润分别为4218.13万元、3227.12万元与5690.18万元。可见,这是一家毛利率极高的“小而美”企业。
而已上市的医美龙头企业也在布局胶原蛋白。今年4月,华熙生物收购益而康生物,正式进军胶原蛋白赛道。
据不完全统计,医美行业融资次数已从2017年的118次增至2021年的153次,而2021年以来28家医美企业公开融资事项中,其中23家为上游企业,占比高达82%。
近期,专业灯光化妆镜品牌AMIRO宗匠科技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护肤功效性原料企业珈凯生物获B轮融资;玻尿酸研发生产企业福瑞达生物获得7.38亿元战略性融资。
-更多精彩内容-